一次性尿布与人格发展
中国有句老古话:“3岁看到老”,人格就是发展说一个人在3岁时已塑造了整个个性的大部分。这个说法同著名心理学家、次性心理分析治疗创始人弗洛伊德医生的尿布人格发展理论十分相符。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每个人在儿童时期获得的经验会影响到成年后的人格特征。人格的形成是一个有序的发展过程,每个阶段都与儿童时期某些躯体部位感受快感的满足程度有关。他同时又指出,这种满足既不可欠缺也不能过多,因为这会使人格成长固定、迟缓,从而引发往后的人格问题或障碍。
婴儿在2?3岁阶段躯体上的心理敏感部位主要是在肛门周围,儿童在培养正常的大便习惯中适度地在满足心理的需要。如果在此阶段父母对于婴儿的排便控制过严或过宽,都有可能影响他们成人后的心理行为健康。控制过严会使以后人格变得吝啬保守、拘泥小节或过分讲究;控制过宽会使以后人格变得马马虎虎、杂乱无章、铺张浪费、邋遢随便。
如今的孩子以独身子女为多。父母对子女的溺爱从小就已体现。不少父母在疼爱自己孩子时却忽视了科学的道理,在注意孩子身体健康的同时却想不到心理成长发育的重要性。婴儿半夜拉屎拉尿,哭闹不休时,年轻父母缺乏耐心,笨手笨脚地给孩子换尿布,同时又怨声载道,甚至还打婴儿的小屁股。他们却想不到这样的育婴行为会导致孩子人格的扭曲塑造。父母为了求得自己的放心和安顿,不顾婴儿是否有大小便的需要,硬是“嘘嘘……嘘”,“唔唔……唔”地为孩子“把屎”,搞得小宝宝非得挤出几滴尿液后父母方肯罢休。他们何以知道,孩子长大上学后生活自理差,做作业邋遢,文具消耗快等不良行为习惯与当初给孩子“把屎”方式的失误有着密切关系。
一次性尿布给年轻父母如何把握“把屎”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度,不再以自己的愿望来代替婴儿实际的需求,而是给孩子一个“随意拉”的条件,让他们自然地得到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全面满足。
虽然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深奥的心理学理论存在一定的距离,也不是干什么事都能用特定的理论来套。但如果做父母的能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做到更多地符合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客观规律,我们的后代将能培育成为心身健康的全面发展的新一辈。
(责任编辑:育儿宝典)
-
当年轻的母亲们三五成群地凑在一起聊天的时候,话题总是离不开家庭、丈夫、孩子等等。孩子不愿意吃饭,进食少这一类的话题,往往能够在这些场合里引起共鸣。在医院的儿童保健门诊,以“厌食”为主诉前来求医问药者, ...[详细]
-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幼儿园里动听的歌声响起,这是星星在幼儿园生活的第一天。午睡结束该起床了,老师走进星星的房间,发现别的小朋友都穿得差不多了,星星却呆呆地坐在床上,连手也没有抬一下。 ...[详细]
-
孩子长牙后清洁时机:每次进食后。开始时,最好在轻松的环境里,在游戏的方式进行,好让孩子上刷牙。6岁以上的孩子,爸妈就可以开始指导他如何在浴室照着镜子刷牙。正确的刷牙方式为刷牙时,刷柄保持水平,将刷毛以 ...[详细]
-
鞋底要薄,有弹性宝宝刚学会走路时穿的鞋,鞋底越薄、越有弹性越好。父母为孩子选购鞋子时,可以用手先将鞋子折弯,测试鞋子的弹性。然后让孩子试穿,注意孩子每走一步,鞋子是否在大脚趾和脚掌接合处有弯曲。不要给 ...[详细]
-
6个月宝宝发育指标来判断孩子的发育宝宝6个月时大多数父母会选择为宝宝断奶,而这一阶段的营养也是很关键的,因为宝宝已经能进行一些简单起、坐、爬等动作,他对外部的一些感知也渐渐变的灵敏,并能判断大人的一些 ...[详细]
-
1987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聚首巴黎。有人问其中一位老人:哪所学校对您影响最大?老人回答:幼儿园。 进幼儿园是孩子人生第一次生活方式的转变,也是从家庭融入社会的 第一步,这一步走得好不好,经常影响到 ...[详细]
-
让孩子乖乖地张着嘴巴让牙科医生仔细检查?在许多父母看来,这简直是“不可完成的任务”。但是,如果你知道口腔检查对孩子牙齿保护的重要性,而且知道怎样让你的孩子表现得很配合,也许就不会这么左右为难了。到2岁 ...[详细]
-
过半病人中晚期才就诊 误区外贴药膏可加速肉瘤生长一名云浮患儿膝关节出现肿块被当地医院诊断为软组织挫伤,开了很多药膏回家贴,结果肿块飞速生长,到广州就医才发现是骨肉瘤,而此时的他由于肿瘤太过巨大已丧失保 ...[详细]
-
6个月宝宝发育指标来判断孩子的发育宝宝6个月时大多数父母会选择为宝宝断奶,而这一阶段的营养也是很关键的,因为宝宝已经能进行一些简单起、坐、爬等动作,他对外部的一些感知也渐渐变的灵敏,并能判断大人的一些 ...[详细]
-
鞋底要薄,有弹性宝宝刚学会走路时穿的鞋,鞋底越薄、越有弹性越好。父母为孩子选购鞋子时,可以用手先将鞋子折弯,测试鞋子的弹性。然后让孩子试穿,注意孩子每走一步,鞋子是否在大脚趾和脚掌接合处有弯曲。不要给 ...[详细]